第1802章(第1页)
第1802章
一大早起来得先背着谷子出发。
因为发粮都原粮,所以隔三差五就得背着谷子出发去磨坊。
好不容易排队排到自己,机器又坏了,还得去其他村子打,否则家里没饭吃。
磨好了粮食才能回家吃早饭,再去学校。
往往这时候已经迟到了,所以好些孩子都逃学。
哪怕早起不用磨谷子,也不可能起来吃个早饭直接去上学。
上学都得排在担水淋菜,喂不完的鸡鸭,割不完的猪草,砍不完的柴,煮不完的饭之后。
累都累个半死,就算上课了也是打瞌睡,也就听父母的不上学了。
学生自个不想上学也就算了,最叫牛翠兰心里发酸的事那些想上学的。
劝说男娃子还容易些,女娃子嘴巴子说烂了都没辙。
这年头家家户户孩子又多,都是把男娃子放去上学,姐姐妹妹留家里头干活。
牛翠兰家访时候碰见好几户了,当哥哥弟弟的书读得跟屎一样,说白了就不是读书的苗子。
可姐姐妹妹成绩好又乐意学习。
甭管怎么劝,当家长的就是不乐意。。。
碰上些碎嘴子的邻居或者亲戚更是添乱,十个里有八个就得说女娃子读书是浪费。
牛翠兰家访了一路就窝了一肚子的火,连带这妹妹要回家的喜事都没能盖过去。
回了先锋生产队还碰见其他老师了。
就冲这几天走访来看,改动学制以后,先锋生产队入学率遥遥领先,也几乎没有欠费读书的情况。
牛翠兰是徐老太的闺女,哪怕不看僧面看佛面,大部分人也都接着叫孩子继续接上六年级。
生产队谁家上学,牛翠兰心里头都有数,瞧了一眼立马问怎么没有老谭家那两闺女。
老谭家就是生了九个闺女一个儿子的那一家。
海鲜饭店的鱼丸就是给他们家承包了。
老大领着老四老五老六的搁家里忙活鱼丸,老二老三进了厂子。
那几个姐妹可肯吃苦了,不干大集体不挣工分以后,日子反而隐隐好过了些,咋就不读六年级了?
牛翠兰赶紧上老谭家去。。。。。。
她憋着一肚子话,她要问问老谭家,没钱供应孩子也就算了,明明能供应得起,咋就不能再叫孩子读个六年级了!
再说生产队有两年过年时跟外头厂子做交易,给本生产队孩子免了两年学费。
也就是那一年,老谭家才放闺女去公社小学。
已经少支付两年了,就不能再坚持坚持上个六年级啊。
其他老师叫人别白费心思。
好坏孬话都说烂了,人家就是不乐意,哪有什么法子。
老谭家显然已经接待过公社小学的老师,瞧见牛翠兰也不意外。
当妈的扭头就回屋躲着去了。。。。。。。
当爸的抿着嘴不说话,一副说啥都不好使的态度,就想关门。
牛翠兰问:“咋了,你还有个儿子了,到时候还想不想娶媳妇了?”
一句话,屋里头当妈的探出了头,当爸的止住了关门的手。
公社小学其他老师刚才站屋里头半天没得一杯水还差点被赶,眼睁睁看着刚来的牛翠兰喝到了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