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08章(第1页)

第1808章

虽然小提琴没能带回来,但老太太觉得学乐器大差不差的,整了个口琴。

乐谱那都是现成的,之前在图书馆可没少抄。

明年她可就不管生产队的事了,如今也渐渐放手叫大侄子适应着,所以没操心的事。

加工厂也有大儿媳呢,人走时安排得很妥帖,没出什么乱子,也不需要她多干啥。

计划生育服务所的事那就更不是事了,她老早就全安排好了。

这不就跟半退休差不多了么,可以开始享受生活了。

小老太也有爱好,就喜欢吹点悲凉悠扬的曲子,比如那《二泉映月》不止二胡拉得出那份苍凉,口琴也可以的嘛。

等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徐春娇已经吹得有模有样了。

打从这一片重修码头后,城里年轻人也爱来散步溜达,每逢周日更是一辆自行车挂三四口人,浩浩荡荡的来海边玩小半天。

这会不远处有个女同志正在看着大海迎风流泪,呢喃着跟好友说爱是一场夹生饭,无可奈何只能咽了又咽,絮絮叨叨的说着五年付出换来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以及夜夜不归家的男人。

悲凉的音乐恰到好处的响起,更现这段内耗婚姻的无可奈何。

跟来的女伴劝得心累,目光搜寻着声音来源。。。。。。

谁啊!到底是谁在吹曲子啊,再吹下去劝不明白了!!

也有个年轻人默默地寻到了徐春娇身边,站着静静的听了好一会才走。

才头一天就有观众拉,小老太第二天又去了,还换了首更悲凉的,瞅着落日余晖洒满大海,显得特别有意境美。

“有人跳海啦!”

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离得近,徐春娇也赶紧揣着口琴过去看看。

哎呀妈啊,有点面熟啊,不就是昨天的年轻人么。

周边都是渔民返航,倒是没费多大功夫就给人救活了,还送去了卫生所。

据送去卫生所的人回来传的消息,那男的醒了以后有点不对劲,说话啥的都不像是个正常人。

也有知道内情的,叨叨这男青年在恢复高考那一年给未婚妻替考,试卷还有其他信息啥的写的都是对象的名,还真就考上了。

女同志高高兴兴的上大学去了,双方约定在大学里碰面。

那男青年参加了下一年的高考。

本来寻思十拿九稳的事,结果落榜了。

今年又再考了一年还是落榜,而远在外地的未婚妻又寄回来退婚信,说是跟别人处上了。

打那以后,这男青年精神就不太正常,爱到处瞎跑。

只不过人穿得还比较得体干净,又眉目清秀的,看不出有啥问题。

这事听过唏嘘一阵也就算了。。。。。。

但不知道谁瞎传出另一个版本,说先锋生产队的徐老太吹的音乐把人家给听跳海了。

另一个版本也差不多,说好好的一个年轻小伙,听完徐老太吹曲子以后疯啦~

传得多了,徐水生不管也不行。

人特意去海边听过,寻思真不怪谣言这么传。

就这寂寥的氛围加上小老太那沧桑的背影,悲凉的音乐再那么一渲染,愣是听出了寡妇的忧伤,五保户的迷茫,光棍的寂寞,已婚妇女的委屈和绝望,中年男人的压力,还有年轻人爱而不得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