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刑侦绝境追踪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4章 河畔血案 醉意中的罪恶与警示第5章(第2页)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巷子出口的监控画面中,最终走出来的只有秀芬一个人。

这一现,让办案人员的推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他们由此推测,那名醉酒男子很有可能就居住在这条巷子里。

而命案,极有可能就生在秀芬独自离开巷子后回家的路上。

可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秀芬在离开巷子后,又究竟遇到了谁?

为什么会如此惨遭杀害?

这一个个谜团,如同沉重的乌云,笼罩在办案人员的心头。

办案人员迅对目前所掌握的线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

在这个过程中,三轮车司机李海贵的身影,逐渐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成为了重点嫌疑对象。

毕竟,李海贵刚刚遭受了醉酒男子的打骂,这种无端的侮辱和追打,很容易让人心中产生怨恨。

而当时,恰好秀芬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对于李海贵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绝佳的报复机会。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仔细回想整个闹剧的过程,白衣女子(假设是秀芬)在闹剧中不仅没有动手打李海贵,反而一直在极力阻拦醉酒男子的攻击行为。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醉酒男子最终也没有打到李海贵。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和逻辑,李海贵似乎不应该仅仅因为这样一场闹剧,就对秀芬下此毒手。

但是,办案人员心里清楚,凶手的思维往往是难以用常理来揣度的。

在以往的办案经历中,他们见过太多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因,最终酿成大祸的案例。

所以,尽管从表面上看,李海贵的嫌疑似乎有些站不住脚,但谨慎起见,办案人员还是决定对李海贵展开进一步深入的调查。

他们重新走访了李海贵周围的邻居、朋友以及同行的三轮车司机,试图从他们的口中了解李海贵的为人、性格特点以及案当晚他的行踪和表现。

同时,对李海贵的通话记录、行动轨迹等信息也进行了全面的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案件相关的细节。

每一个线索,他们都要反复核实;

每一个疑点,他们都要彻底查清。

在这个过程中,办案人员们不辞辛劳,日夜奔波,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一定要揭开案件的真相,还秀芬一个公道。

在紧锣密鼓的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暗藏线索的角落。

每一份证词、每一段监控录像,他们都反复研读、仔细甄别,期望能从中找到突破案件僵局的关键信息。

终于,一个意外的现打破了调查的平静。

通过对周边监控录像的细致梳理,办案人员惊讶地现,秀芬在与那名醉酒男子分开之后,她的行动轨迹出现了令人费解的变化。

她并没有朝着自己家的方向前行,而是转身向北,踏入了哈达图街的范围。

这条街道在夜晚的灯光下显得有些寂静,街边的店铺大多已经关门,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这份宁静。

秀芬的身影在监控画面中逐渐消失在哈达图街的深处,此后,无论办案人员如何反复查看后续的监控资料,都再也没有捕捉到她从这条街出来的画面。

这一现让办案人员们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

他们迅对秀芬遇害地点与哈达图街之间的距离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结果显示两者相距近两公里。

随后,根据秀芬生前的身体状况以及日常的步行度,办案人员经过严谨的推算得出,在短短的13分钟内,秀芬根本不可能从哈达图街赶到遇害地点。